2010年8月6日 星期五

什麼是依納爵靈修?



照片來源:網路



依納爵靈修指導



Joseph Tetlow著

蘇貝蒂譯



神思 第卅五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1-6頁



**********



摘要

Fr Joseph Tetlow的文章簡言依納爵神操的特質:有經驗的神操導師必鄭重地聆聽被指導者,做神操的不光是著重舒服的感受,更須理智地把從神操而來的靈氣,落實到自己的生活裡。作者強調不應把神操的靈修指導看成是心理治療,依納爵靈修指導講求平心、進取、創意 ,其實踐是在「做」神操中完成。



**********







1. 導言

每當我們談及由依納爵勞耀拉而來的靈修傳統時,我們必須緊記「耶穌會」與「依納爵」是有區別的。「耶穌會」單指屬於耶穌會這個修會的事情,而「依納爵靈修」卻廣佈世上。很多修道人及平信徒都以依納爵為他們的靈修導師,因此他們亦是「依納爵 化」。這份精神正吹遍大地,是教會可喜的時刻。可喜的是許多人都渴望接受靈修指導及深化他們的靈修生活。這篇文章從三方面看依納爵神操的特質:

‧是一個依納爵靈修指導嗎?

‧依納爵靈修指導的素質。

‧依納爵靈修指導的實踐。



2. 是一個依納爵靈修指導嗎?

當我們問依納爵靈修指導是否有它的特質時,我們其實想知到用依納爵的方式進行靈修指導與跟隨其他的靈修傳統,無論天主教或非天主教,有沒有區別。



2.1 聆聽、尊重的聆聽

依納爵的同伴留意到他很留神聆聽,即使人家喋喋不休的談話。這項觀察令我們留意到依納爵靈修的第一個素質,亦是首項規條---只要聆聽。無論那人如何滔滔不絕,依納爵相信在一切說話背後有一份尊嚴和認真。同時他相信他能夠幫助這人。聆聽,必須是尊重的聆聽,是出於尊重人的尊嚴。

其他靈修傳統傾向於由上而下的施教形式:導師發言,徒弟照單全收。依納爵的靈修指導並非施教。他從別人的位置作起點。因此,當他被邀請共進晚餐時,他近乎不發一言,但他卻留心聆聽。在晚餐結束時,他便知從何開始。為依納爵而言,靈修的結構 是在每個人的心中。



2.2 有條理的經驗

在依納爵靈修指導中,指導神操者如何聆聽呢?他是從他自己有條理的經驗作出發點去聆聽。在指導神操以前,我曾經有很多次退省,我亦過著祈禱中的生活。因此我是透過個人的靈修經驗來聆聽。

在巴撒隆拿,依納爵為一個女修院的主持作三十日的神操退省,這位修女的宗教生活非常散漫。然後依納爵要她給其他修女神操指導。當時「依納爵神操」一書還未面世,這位修女不能借助這些材料,而她唯一擁有的只是她的三十日神操經驗,及她為自己所寫下的筆記。依納爵深信在進行神操時這份精神已漸漸被吸收,因此指導別人做神操者無需有什麼廣博學歷,因為個人的神操經驗是指導神操的基本條件。當依納爵寫「神操」一書時,他連中學教育都沒有。他的宗教教育是由家裡、堂區及宮廷所得來的 。指導別人做神操的條件是一份有條理及深化的經驗:這份經驗包括平心、為獲得愛情的默觀、在一切事情上尋找天主。

在依納爵神操指導中,我們要找出天主在做神操者內的工作。我們的天主不停地工作;祂令做神操者不斷渴求為天主的國度工作。如果天主喜歡正義在人間,祂便會驅使做神操者為正義而工作。神操帶來行動。所有被依納爵帶領做神操的人都被驅使至有所 行動。

依納爵靈修指導者從被指導者身上尋找一份真正的渴求,一份更新自己的生命及更新世界的渴求。所以依納爵靈修的目的並非使人舒暢,使人舒暢是心理學家的事。

當我們留意到某人誠意渴求與天主的恩寵合作,我們便可以幫助他尋找天主的旨意。天主願意帶領他達至成全,更將他陶成,使他能永遠和天主同在。



2.3 使用常人的理解力

沒有常人的理解力,依納爵神操指導是無法進行。例如,當我默觀福音片段,我需要不斷問自己「這與我何干?」;只是愛慕是不足夠的。我們不應只是停留在那段福音帶來的「感受」內。

縱使我在神操中獲得靈光,我必須從「欣賞」這份靈光轉到把它落實在自己的生命裡。有時抓著我的意念比它帶來的效果更重要。我可能感到情緒枯燥,但該意念卻堅強我的信、望、愛德。換句話說,該意念可能使情緒枯燥,但其果實是神靈上的安慰。作為依納爵靈修導師者必須能跟上心理和靈修上的轉變,好使能夠更有效地運用個人的智慧及理解能力。



2.4 靈修指導及心理治療

這方面可能引發出一個問題,就是依納爵靈修指導與心理治療如Rogerian學派的「病人為本」治療的分別。這方面需要很長篇幅來作答,所以在此不會詳盡說明。以下是一些立竿見影的分別:

在一個過去會形成今天的基礎上,心理治療處理埋藏在下意識和潛意識的事情。然而,依納爵靈修指導處理生命裏的意識範疇。

心理學家透過「不著邊際」的聯想,使隱藏的動機顯露出來。依納爵靈修指導則只對被指導者願意講出來的事作出回應。

治療的目的是要令渴望與現實更趨於平衡。依納爵靈修是要帶來不平衡,帶來一個向前的傾向。現在心理學家開始意識到弗洛依德「平衡狀態」的信念是空洞的。

心理學家堅信人可以是無問題的。然而靈修指導必須從救贖開始,原罪是事實,而人不會完全無問題。由此可見,心理治療師與靈修指導者對人類的看法截然不同。

靈修生活主要原則是和天主的關係,而治療師絕不考慮這方面。



3. 依納爵靈修指導的素質



3.1 平心

依納爵靈修站在教會的中央,一個極端的人很難從神操中獲益。依納爵認為有所執著的人不能做神操。因此假如某人堅持默禱,他不可能以依納爵方式默觀。依納爵的例子是一個人先選擇結婚,然後才尋找在婚姻生活中去侍奉天主的方法;其實應先尋求怎樣侍奉天主,然後才決定過婚姻生活(神操169)。我們需要平心與及一份有條理的尋找天主旨意的經驗。人很容易堅持己見,這份堅持令他很難平心。最重要的是靈修上的自由。依納爵靈修指導者在靈修指導期間需要遠離一切爭辯為保持一份靈修上的自由。由於沒有方向的精神,討論或爭辯不能令人 接近天主。



3.2 進取

依納爵期待靈修生活的進取。神操24-31記載的每日省察良心可見一斑,目的是使人跨越。神操345-351論及的「什麼是心窄」亦有異曲同工之效。「心窄」的人迷失於自我迷戀中(耶穌會會長高文伯神父)。依納爵亦曾這樣:他不但希望成聖,更希望他人見到他成聖。為另一些人,他們的「心窄」是表現在完美主義中。這都是改善靈修生活的絆腳石。



3.3 傳統與創意

依納爵在勞耀拉康復期間,他多次閱讀羅陶爾夫(Ludolph)的《耶穌基督傳》。這本書大部份取材於聖經及教父的著作。依納爵從中汲取教會多方面的靈修傳統。他的創意在於他把教會這些豐富的傳統帶到市集去。



4﹒依納爵靈修指導的實踐

依納爵靈修指導的實踐可見於指導別人做神操中。依納爵開始指導別人做神操時,他仍然是一位平信徒。他雖然已有很深的靈修經驗,又得到好幾位神師的指導,但他仍未被祝聖為神父。這表示講授神操可以是平信徒的使徒工作。每當依納爵帶領別人完成 神操,他會鼓勵他幫助別人做神操,將這份經驗傳開去,因為神操指導是一份活生生的傳統。

依納爵初期的兩位同伴法伯爾(Favre)和勞德利蓋(Rodriguez)的經驗的確發人深省。依納爵稱讚法伯爾為最佳的神操指導者。這兩位同伴被教宗派遣到Parma重整一所修院。此外,他們去主教座堂聽告解。當這些人回來,這兩位耶穌會會士便會請他們做些少操練。不久,他們察覺到當中一些人渴求改善他們的靈修生活,因此這兩位神父便繼而幫他們做神操。漸漸越來越多人做神操,以至他們無法給這些人個別 指導。法伯爾開始把他們組成十二人一組,給他們講授一些「簡單的操練」,類似十八凡例的退省。然而,仍然有太多組。所以當他的組員接受過神操指導以後,法伯爾要求他們組織其他人,並傳授他們所學到的。那時,耶穌會還未被批准為一個修會。雖 然依納爵給人個別神操指導,他卻指一位年青人為「神操的最佳講授者」。由此可見,依納爵明認神操是可以講授的。一直以來,神操是按個人的環境進行,為求操練者能夠得益。

依納爵其中一個大原則是做可做的事,做那環境可行的事。如果一個人只有兩個月便要作出重大決定,那麼便要幫助那人用一個合適的方式在兩個月內做神操。如果環境只容許以小組形式做神操,那麼便以小組進行。

神操十八及十九凡例是依納爵把神操切合某些人的情況及需要。我們通常可以由談話開始。有關聖伯多祿﹒嘉尼削(St.Peter Canisius)流傳了一個故事。在進晚餐時,他和一位主教談話,其實他已經在帶領這位主教做退省!

熟悉依納爵的同伴說他除非認識那人已有一段日子並有相當的了解,他絕不會給那人講授三十天退省。在他的書信中,他常常堅持不要期望很多人能夠從三十日退省中獲得裨益。換句話說,他並不期望很多人的三十日退省成為一個改變生命的經驗。但當他 提到神操十八和十九凡例時,依納爵似乎沒有類似的警告。



*** 網頁製作: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


資料來源 http://archive.hsscol.org.hk/Archive/periodical/spirit/S035B.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